資訊中心

文章分享

勿讓發展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成本最終由社會共同承擔

原刊於人民銀行季刊《北京征信》

2007-11-30

摘要:目前美國經濟深受次級房貸市場的問題困擾,美林第三季為次按投資作出79億美元撥備,花旗銀行也因此虧損60億美元,滙豐控股的美國信貸問題 已蔓延至更廣泛的貸款業務,集團向旗下結構投資公司注資350億美元,估計匯控要為次按問題作第三次撥備,金額可能高達120億美元。本來,美國是在世界 上消費信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是個人消費信貸的發源地,其信用制度也較成熟,但這次損失慘重且影響愈發嚴重。現在中國的消費信貸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前車可 鑒,必須根據國情,在信用制度和專業操守兩方面把關得宜,才可以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消費信貸體系,以期在推動市場持續發展的同時,不會把風險成本轉嫁給社 會。
 
次按問題現已逐漸滲透到個人消費領域。美國2007年5月和6月的信用卡應償還金額增長率按年計上升11%,是5年來的最高增速。對於零售 資料沒有快速增長,但信用卡應償還金額卻上升,美林證券的分析認爲,是部分陷入困境的次按貸款人利用不同的方式“融資”,東拉西補以求保住物業。 目前信用卡應償還金額達9,000億美元,而壞賬情況正在惡化,2007年1月至5月的信用卡撇賬率達4.58%,較去年同期增加三成,各大銀行第三季除 爲次按撥備外,也大幅增加信用卡壞賬的撥備。信用卡撇賬,主要是由於破産個案上升。由於住房價格一路下滑,不少消費者通過申請個人破産來保護住房。今年前 9個月申請破産消費者人數與同期比較大增44.76%。
 
1 從美國次按風暴說起
 
1.1 次按的本質
 
次級房貸的對象是信用紀錄不佳或根本沒信用、沒資格貸款的人。一般來說,貸款者需要提交充足的材料證明收入和還債能力,包括稅收單、工資證 明、銀行紀錄等。九十年代中期,美國銀行及貸款公司推出一些不需要多少證明的貸款。起先貸款還以房價總值七成爲上限。然後,各種貸款方案出台了,貸款甚至 可到房價百分之百。
 
1.2 次按問題反映專業失當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播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以她兒子任職次按公司的親身經歷 ,說明次按公司濫發貸款的情況。公司要求她兒子每月審核某一個水平的貸款單子,然後便可獲得獎金及晉升機會。後來她兒子明白要完成任務的唯一辦法,是睜一 眼、閉一眼地批准貸款,成功的秘訣是埋沒良心,爭業績。
 
批核貸款後,次按公司馬上捆綁債務,整批以折扣價賣給國內外機構投資者。一名業主年收入只有2.6萬美元,卻能從次按公司借到年薪7.6倍 的貸款(19.72萬美元)來應付新居的高額利息及其它債務。當業主兩年後無力償還按揭,樓宇就會被沒收拍賣,次按引發的泡沫效應便會幻滅,引發房市和金 融市場危機。
 
美國次按問題說明:單有完善的法律、金融機構的監管、信貸資料庫的協助審批,如果消費信貸從業員唯利是圖,罔顧專業操守,有關的風險成本最終還是要整個社會共同承擔。次按更因被捆綁包裝成債務發售,風險便輸出世界,其成本由國際社會承擔。
 
2 消費信貸産業的源由及功用
 
消費信貸産品的本質,其實是讓有需要的消費者在能力範圍內得到所需的産品和服務,改善生活素質。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消費者有追求更高生活品 質的天性,也有實質的需要,於是消費信貸市場便出現了,消費者從中滿足了需要,金融機構從中獲取利潤,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促進整體經濟增長,形成多贏局 面。
 
然而,美國當前的次按問題,以及稍前在東南亞包括韓國、台灣及香港地區發生的消費信貸風暴,均顯示市場出現失控的情況。金融機構面對業績和股價的壓力,置公衆利益與社會責任於不顧,濫發信貸,對社會造成莫大的傷害。
 
3 韓國消費信貸市場
 
3.1 韓國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及危機的産生
 
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前,韓國的消費信貸市場處於平穩發展的狀態。金融危機發生後,韓國在對金融機構的治理中採取了很多的措施,將銀行 的資金集中注入信用卡和抵押貸款等消費信貸業務中,自1999年起甚至對使用信用卡的消費者減免消費稅 。在政府的鼓勵下,消費信貸規模急劇膨脹。到了2003年第三季度,韓國消費者使用信用卡累計透支574.7億美元,而1999年底時則僅爲109.5億 美元,韓國的信用卡滲透率達到70%,平均每個成人擁有4.5張信用卡。
 
分析韓國消費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金融機構對消費者的信用審核不嚴格是主要原因,消費者甚至毋須住址證明便可獲取信用卡 。
 
3.2 消費信貸增長過快的影響
 
韓國的消費信貸增長呈現過快、過猛、過熱,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銀行信用卡逾期欠款由2001年底的7.3%上升至2002年11月的 12.2%,同期信用卡公司逾期欠款由5.8%上升至11.7% ,2003年底住戶拖欠還款的個案達到380萬宗,約占經濟活躍人口的17%;有問題信用卡貸款占信用卡應收賬款總額的比率由2000年的7.5%增加至 2003年的34% 。信用卡公司收入大減,2003年首三季,更錄得赤字4.44億美元 ,韓國的經濟增長率亦於2003年上半年變爲負數。
 
3.3 政府應對危機採取的措施
 
2002年成立了韓國個人負債恢復機構,爲無法償還信用卡貸款的欠債人提供建議。
 
2003年11月23日,政府介入挽救最大規模信用卡公司LGCard的行動。
 
於2004年5月成立政府支援的“壞賬銀行”,以重組有問題信用卡貸款,並早于3月成立韓國住房融資公司,處理消費者中長期債務問題。
 
4 台灣地區消費信貸市場
 
4.1 台灣地區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及危機的産生
 
在90年代初,台灣信用卡並不普遍,到2000年信用卡與現金卡也只有1,830萬張,此後迅速增加,到2005年底,台灣金融機構共發出 各種金融卡1.3億張,在市場上流通的信用卡達4,500萬張,台灣2,300萬人每人兩張信用卡,而迴圈信用餘額至2005年10月累積達154億美元 ,較1998年增長高達301.03% 。
 
4.2 卡債增加的原因
 
4.2.1 從宏觀經濟角度分析。島內金融機構衆多,競爭激烈,由於島內企業大量轉移到海外,企業金融業務減少,而逐漸轉向消費金融業務尤其是高利息的信用卡金融消費金融業務。住戶消費占GPD的比率呈增加趨勢,自2000年以來,均達60%以上。
 
4.2.2 台灣地區自1991年開放金融機構設置後,當地銀行業長期處於機構過多的狀況,且大部分銀行缺乏金融創新能力,産品同質化嚴重,爲了擴大市場佔有率,採取惡性競爭,放寬信貸審核標準,致使雙卡(信用卡、現金卡)整體資産品質下降。
 
4.2.3 再分析卡債形成的社會原因。銀行爲推銷信用卡、現金卡,也在製造“借貸是高尚的行爲”的生活觀念,鼓勵民衆大量使用信用卡,擴大消費。
 
4.2.4 從消費者角度分析。據張老師基金會調查欠卡債的原因,“過度消費”占了最高的25%,其次爲“投資失效”的21%,用於一般生活爲19%,資金周轉則爲 14%;另據麥肯錫調查,雙卡債務資金用途20%爲奢侈消費,而債務款額爲欠債人月薪22至45倍的比例約占整體的30%。
 
4.3 卡債的影響
 
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資料,2005年信用卡簽賬金額達438.93億美元,占住戶消費的20.5%,因此雙卡業務緊縮,使住宅消費減少 6.18億美元,使經濟增長率下降0.15%。單是台灣首10位銀行,2005年便爲信用卡撇賬7.34億美元,占信用卡收入的37.4%。
2006年,14家民營銀行均爲消費信貸部分作出大額撥備,個別銀行的撥備更高達14.86億美元,以致利潤大幅下降,甚至轉盈爲虧,結果14家銀行2006年只獲利13.6億美元,創下歷史低位。
 
波及全島的卡債風波,形成一批負債沈重的“卡奴”大軍,大概有70萬(台灣經建會統計有52萬),平均每人負債5.87萬美元 。卡債風波已不是單純的金融問題,還發展成社會問題,迫使“金管會”、“經濟部”、“財政部”、“立法院”採取行政命令、直接干預和修訂法律的措施,遏止 卡債風波繼續惡化下去。
 
5 香港特別行政區消費信貸市場
 
5.1 香港特別行政區消費信貸市場危機的産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亞洲金融危機後,由於經濟疲弱減低企業貸款需求,以及物業市場的調整打擊按揭貸款需求,貸款增長顯著放緩。競爭激烈令銀行 的淨息差收窄,爲維持盈利,銀行積極拓展信用卡業務,信用卡數量及信用卡應收賬款大幅上升。在1998年至2001年間,信用卡墊款以年度平均增長率 16%的速度擴張。未償還信用卡應收賬款由1999年底的51.67億美元,上升至2001年底的79.82億美元,升幅超過50%。其間信用卡數量亦增 加約60%。
5.2 2002年破産潮
 
香港在1998年修訂破産條例,將破産期限由7年減爲4年,於是申請破産的案例數目呈上升趨勢。在2002年9月至2004年3月,由於大 批持卡人因無法償還信用卡債務而破産,信用卡應收賬款亦告減少。個人破産申請宗數由1998年每季不足1,000宗,急升至2002年每季約7,000 宗,而在申請破産保護的人中,有2/3持有8至10張信用卡,其貸款額達到月收入的50倍。信用卡撇賬率亦由1998年底的4.1%,上升至2002年9 月底的高位14.6%,達3.03億美元。
 
在破産潮中,不乏有二十來歲的大學畢業生,他們通常欠債1.02萬至1.28萬美元,部分多達5.14萬美元,他們多同時持有六、七張信用 卡,以“卡養卡”方式過活。他們以爲破産是一條出路,可以“四年後又一條好漢”,而不知道破産關係到個人前途,對將來從事銀行業、律師、保險和地産等,都 會有影響。
 
5.3 香港特區對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控制措施
 
5.3.1 面對信用卡撇賬率上升的情況,香港金融管理局在2002年發出《信用卡業務最佳經營手法》,列載信用卡信務的各個環節,包括政策與程式、市場推廣、批核過程、信貸風險及拖欠還款管理等的最佳經營手法。
 
5.3.2 容許金融機構透過信貸資料服務機構,共用正面及負面個人信貸資料。“正面”信貸資料是指有關個人的信貸額(如信貸額度及未償還金額)及還款記錄的資料。而 “負面”信貸資料則包括有關個人拖欠記錄的資料。信貸資料庫收集借款人的欠債資料及信貸記錄,然後向金融機構提供這些資料,以評估某貸款申請人的信貸質 素,再決定是否向其提供貸款。
 
6 大陸消費信貸産業的起步發展
 
自1997年以來,大陸消費信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對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已經開辦的消費 貸款種類主要有住房貸款、汽車貸款、家電等耐用消費品貸款和助學貸款等,從信貸工具看,已出現了信用卡、存單質押、國庫券質押等多種信貸方式。截至 2005年底,大陸消費信貸餘額爲2.2萬億元,8年間增長了128倍;消費信貸餘額占各項貸款餘額的比例也從1997年底的不足0.23%上升到11% 。
 
據麥肯錫9月底公佈的最新中國信用卡調查報告顯示,大陸發卡銀行的競爭日益激烈,持卡人偏好和整體市場都有「港台化」的傾向。儘管多數大陸 居民依然不傾向借貸(51%的受訪者認爲借貸是「危險的」),但高收入階層越來越樂於使用信貸,認爲借貸能提高生活素質的中國大陸富裕階層受訪者比例明顯 高於香港(分別爲31%和17%) 。
 
美國、港台地區以及韓國的消費信貸危機提醒我們,我們不要重蹈覆轍,盲目跟從外國的消費信貸模式,而是要從信用制度設計和專業操守兩個方面 雙管齊下,並在風險與利潤之中尋求平衡,以創造佳績;否則,不但金融機構會遭受損失,影響整個金融體系以至經濟發展,其苦果更要社會各面層面共同承擔。
 
7 結束語
 
商業經營以追求最大的利潤爲目的,經營者在巨利的誘惑下,便繞過制度的規範,甚至鑽營制度的漏洞。因此,社會誠信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以道德爲支撐,以産權爲基礎,以法律爲保障」的信用體系,唯有法律制度與道德操守雙管齊下,我們才能使經濟健康發展。
 
內地的消費信貸市場隨著社會整體財富的增加、消費觀念的轉變及政府的引導,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我們在欣喜看到發展的同時,必須保持足 夠的警惕和清醒。我們也看到內地的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不斷得到推進,包括央行在內的衆多監管機構也在法律法規及征信標準的制定、征信體系的建設、社會誠信觀 念的宣傳普及、征信産品得到廣大金融機構的普遍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相信監管層、從業的金融機構能夠在大力發展消費信貸業務的同時,理性的看待個人消費信貸市場,深入的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在不斷滿足群衆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的同時,使之處於健康的狀態,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返回